⊕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目前已有7万条数据

高级分类查找 使用帮助


跃胜油库新闻阅读

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专家视角(中)

日期:2008-01-21    来源:中国石油报


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成为中国石油新型工业化征程上一次新的起跑。


  新起点,实现新跨越,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国内油气需求持续增长,保障油气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压力明显加大;市场多元化竞争加剧;社会对安全、环保、节能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既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


  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专家和学者们传递出一个共同的声音,惟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结构调整——发挥整体优势实现协调发展


  ●查道炯:发挥整体优势,统筹协调发展


  ●曹远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董秀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要在结构多元上做文章


  中国石油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变迁,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点和阶段性特征,也决定了该走出一条什么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产业链条来看,业务领域涵盖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市场营销、管道建设、装备制造等。从区域分布来看,石油企业点多、线长、面广,遍布全国各地。众所周知,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制约,石油企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规模小,炼化装置配套能力差,产品营销网络亟待完善等。中国石油上游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形成市场胜势,整体经济性与个体不经济性矛盾突出。


  只有站在我国石油企业应对市场放开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大背景下,才能理解中国石油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必然和迫切性。


  国际上知名能源公司的发展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前身为标准石油公司的埃克森美孚,经过不断地整合重组,才发展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一体化综合性能源公司。BP、壳牌莫不如是。主要体现在:上下游、产供销的一体化链条;摒弃单一的油公司之路,呈现多元化的产业特征,以油气为主,常规能源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非常规能源并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能源战略专家查道炯表示,中国石油企业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持续推进国际国内业务统筹发展,上下游业务协调发展、油公司业务与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共同发展,实现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


  世界石油炼化工业发展的轨迹显示,正是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中,企业数量逐渐减少,装置规模不断扩大,跨国石油公司规模经济效应不断放大,竞争实力和市场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史丹指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认为,中国应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各方面促进形成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中国石油近年来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实践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为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反过来,资源配置的优化,进一步“放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


  几年来,中国石油充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和炼化一体化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组织生产,不但使装置能“吃饱”,而且“吃好”合“胃口”,进而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数据显示,炼化业务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提升转型,炼厂平均加工规模从5年前的300多万吨扩大到现在的470多万吨。同时,针对炼油产能集中、南北不均的现状,推动产销一体,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构架、完善灵活的油品配送体系、经济合理的销售网络,将产业结构优势调整转化为市场竞争的强势,万吨级加油站增加到700多座,虽然不到总数的4%,却实现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综合性能源公司建设要在结构多元上做文章。一方面,围绕主业延伸产业链,坚持油气并举,使油气资源价值实现最大化。另一方面,以油气为主,常规能源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并重,增强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积极参与世界石油竞争。


  在去年底一次主题为“中国该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明指出,中国石油多元化战略是基于我国能源安全的考量,要适合中国能源资源实际特点,应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石油进口地域多元化。二是石油消费来源及种类多元化。三是石油战略结构多元化。


  实践已经印证并将继续印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节”与“洁”——生态文明绘就现代工业底色


  ●董秀成:坚定不移走“节约优先、环境友好”之路


  ●王家诚:石油企业不仅要为国家找油找气,更要为国家节油节气,加强油气的需求侧管理,开展节能服务


  ●查道炯:节约节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节约才能增长,而节约本身亦是一种增长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对石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公司面对的共同课题。


  企业的发展,以一种“社会人”角色的存在影响着社会的进程,而战略谋划则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董秀成认为,着眼解决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定位,决定了中国石油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之路。


  在董秀成看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源供应要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目标,让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国际上有不少知名能源公司曾因为未处理好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破坏了环境而受到生态保护者的严厉谴责。远的不说,近年来巴西乙醇产业的扩张导致甘蔗种植面积扩大,使得科罗纳多大草原急速缩减,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批评。从国内看,有些企业为追求GDP增长而置生态于不顾、粗放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


  在沉痛代价中汲取历史教训,须清醒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驱动力,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更谈不上可持续;建设真正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虽然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户,中国石油能效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目前,国际大石油公司每年的能源强度递减为5%到10%,而中国石油只有1%到3%,节能潜力很大。近年来,中国石油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宗旨,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期间,仅化工板块节水就可供北京市一年使用。作为国有骨干企业,中国石油责任重大,同时也大有可为。


  确切地说,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发展模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因素。正如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研究员邢厚媛所言,一个能源企业能够将自己的发展战略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进步巧妙地契合在一起的时候,企业才会长盛不衰。


  “节”与“洁”之路,正是着眼于企业未来和永续发展,谋求的是长远利益,而不偏重眼前利益。这是新时期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查道炯指出,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更在于人们对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节约节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必须处理好增长与节约的关系,节约才能增长,而节约本身亦是一种增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家诚认为,石油企业不光要为国家找油找气,也要为国家节油节气,不仅自己要履行节约,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强油气的需求侧管理,开展节油服务,助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这是时代赋予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使命。


  科技进步——提升内力凸显内涵发展


  ●刘明:开源和节流,提高技术开发能力,降低综合成本


  ●邢厚媛:注重精细管理和内涵发展,深挖潜力,提升内力


  ●查道炯:注重投资拉动与技术拉动相结合,更加突出技术拉动作用


  毋庸讳言,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差距明显,对全球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不足等。


  面对现实的挑战,石油企业必须准确认识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差距,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寻求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查道炯认为,节约节能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技术进步是有机统一的。注重投资拉动与技术拉动相结合,更加突出技术的拉动作用,把技术进步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就可以降低1.3个百分点。中国石油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


  事实为证。在上游领域,中国石油2006年大规模推广水平井,钻井减少1000口,产能增加200万吨;2007年冀东南堡油田大发现,创造了国内油田勘探开发众多的第一;长庆油田探索完善的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在禁区实现了规模高效开发。


  王家诚建议,当前石油企业应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积极开拓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积极培育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在加快自主创新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值得人们深思。有资料显示,日本在技术引进时期,平均花1美元引进,就要花约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经过再创新后,效率可提高30%或更多。韩国大体相似。中国引进技术的项目数和总支出比日本与韩国之和还要多,但平均花1美元引进,用于消化吸收的投入只有7美分。巨大的反差应当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


  邢厚媛认为,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要重视规模的有效扩张,而不是规模的简单积累,注重精细管理和内涵发展,深挖潜力,提升内力。


  的确,从企业内部看,当前高油价时期的骄人业绩,容易使人滋生自满情绪和松懈思想,忽视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的粗放、高成本等瓶颈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刘明指出,企业和终端消费者面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冲击的基本应对措施,在于开源和节流,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开发能力,降低综合成本和提高生产率。


  新起点,当有新作为。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靠单兵突进就能实现的。而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手段,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王家诚: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邢厚媛: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研究员


  史丹: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查道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能源战略专家


  刘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曹远征: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发布时间:2008-01-21 11:12:10  被阅览数:1532  [关闭窗口]

上一编: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专家视角(下)
下一编: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专家视角(上)


COPYRIGHT (C) 2006 山西省朔州市跃胜实业公司
公司地址: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五里滩
邮政编码:038300 电话:0349-3024429 3026088 传真:0349-3022341
京ICP备05000190号